日前,山东卓奥锂业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及正极原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拟审批公示。
项目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总投资28.4亿元,主要包括pack包拆解及梯次利用、电池主体拆解破碎、三元锂电黑粉处理、磷酸铁锂黑粉处理等工序,年可处置废旧锂电池40万吨,达产后产值105亿元。
01 趁势而起,加紧布局
从本身属性而言,废旧电池回收产业具备多种经济价值。
废旧电池是优质城市矿山通过拆解回收,对其中镍、钴、锂进行回收冶炼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可以减少对新原材料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碳壁垒”的形成,使用再生原材料有助于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创造利润空间。
可观的经济价值吸引了不少企业涌入行业,仅开年以来电池回收的相关项目动态及合作协议层出不穷,电池回收赛道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月4日,深圳市杰成镍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总部基地项目迎来新进展,深圳市龙岗区就项目遴选方案进行公示。
1月6日,东风旗下东风鸿泰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政府、广东金晟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启动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
1月11日,江西江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万吨/年锂电池回收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全面投产。
目前,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主要电池厂商,大众、特斯拉等车企以及第三方回收企业等多方力量均在加码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同时创新出了“废料换原料”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我国电池产业链上,“废弃—回收—再生产—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合作模式目前已经形成。
02 顶层完善,未来可期
电池回收是关乎整个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接踵而至。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将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这令建立一个有效、安全和环保的电池回收处理产业变得至关重要。
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政策支持仍旧是核心。
去年12月15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从梯次利用、信息溯源、监督管理等各环节的主体责任,构建了对动力电池生态的监管闭环。
今年1月17日,工信部根据相关规范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规定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五批)等一批文件予以公告,标志着第五批电池回收白名单正式出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白名单入选企业数量达到了68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白名单中企业陆续增长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助于电池回收市场规范化运营和管理。
在地方层面,福建省、深圳市也纷纷提出对纳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企业或项目,给予奖励或资助。
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国已初步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培育了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对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团体标准对市场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水平。废旧锂电池是宝贵的“城市矿山”,退役动力电池绿色再生和梯次利用是保障报废动力电池材料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的重要基础。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再生利用技术规范》、《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 粗制硫酸钴晶体》等多项团体标准,现面向相关行业征集标准起草单位。
为保障标准的广泛代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现公开征集相关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应用技术单位共同参与起草。